返回

我的朋友圈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1章 禅修营五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的描述!这是我第一次有这种体验,非常神奇。)

    唱诵佛经

    我还喜欢唱诵佛经。禅修营教我们唱诵的大多是果法师。他非常有耐心也很佛系。营员们咿咿呀呀跟着唱,也不知有多少人“浑水摸鱼”,总感觉果法师像是带着一群五音不全的娃儿学唱歌。第一天晚课果法师教我们《三宝歌》,音调简单,大家学得很轻松。到了《暮叩钟偈》音调复杂又没简谱,大家都犯难了。这也是我第一次学唱诵。

    到了晨钟暮鼓仪式时,我们站在大雄宝殿前,和果法师同唱《暮叩钟偈》,站在最后的我分明听着各种调调混在一起,凑成了既美妙又带有大家个性的音调。

    很开心在文殊院的6天,不管是果法师、胤法师,还是其他带领我们做早晚课的法师,都很耐心地教我们唱诵,让我们获取了许多音乐和诵经的能量。不会记歌词的我,现在也能随口哼唱《三宝歌》《燃灯之歌》《四季歌》《观音菩萨偈》了,走在路上没事哼唱起来,觉得安心又宁静。

    传灯

    最让我感动的是传灯。辅导员给我们讲了佛教传灯的由来与意义:传灯是点燃心灯,传承佛法。法师说,传灯发愿不是为自己,是发大愿、为众生,我们要带着慈悲心传灯。传灯开始前,先发愿、诵经、礼拜。那时嗓子已经很疲惫了,膝盖也隐隐酸痛。我们有序地从法师手中接过莲花灯,一路唱诵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圣号,一边在文殊院的花园里传灯。

    黑夜中,我抬头往前后看,只见营员们表情虔诚,手捧的佛灯火苗摇曳闪烁,一盏盏灯连成一线,照亮了夜里的文殊院。我听出大家哼唱中带着的疲惫与吃力,但没有人停止哼唱,念诵声一直在寺院里回荡,我想这是对佛祖的歌颂,对众生的祈福。我也跟着发愿,不知为何被这种大爱打动。

    斋饭

    不论是禅修期间,还是禅修后离开文殊院,我们日思夜想的都有文殊院的斋饭。

    在文殊院用斋,我不知多少次吃上第一口菜时,内心发出赞叹:这也太好吃了吧!不怎么吃豆腐的我,也完全被文殊院的烧豆腐征服了。以前禅修的师兄分享说,原以为来文殊院食素会瘦,没想到文殊院的斋饭太好吃,把我喂胖了好几斤。被所有营员一致好评的花生浆稀饭,更是成为我们每天早起、早课的动力,吃上一口花生浆稀饭,世界都美味简单了。

    文殊院的斋饭除了法会时,会对外开放,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用斋。禅修营结束这一周,已经有不少师兄相约回文殊院做义工,顺便吃个斋饭了。

    除了斋饭的美味,用斋的礼仪,也十分讲究。用斋前需先敲击梆和云板,而后僧众入堂,众人合掌念诵供养偈、结斋偈,再用斋。用斋需端坐止语、正念守食。辅导员教导我们,寺院的斋饭是供养,我们吃多少,要多少,不能浪费。因用斋时不能说话,加菜、不加菜、少加、多加、浓汤、清汤……每个需求,都用手势来传递。你能知晓,上百人同在斋堂进食,却只能听到零碎的碗筷声,是件多么让人舒适的体验吗?

    在文殊院五观堂正墙上挂着《食存五观》,每次用斋我都会默读两遍,如今已会背诵,也养成了吃饭前回想一遍的习惯。每每念起《食存五观》,我就会对吃饭这件事心存正念:自省、不贪、不浪费、好好吃。来了文殊院会发现,吃饭也是一堂课,一种修行。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。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。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。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——食存五观

    行脚当天我们去了大邑县的高堂寺。去参观时,我看见在文殊院斋堂的义工师兄们也来了。我想,他们一定是去帮我们准备斋饭了。果不其然,用斋时,见义工师兄们和高堂寺师父们一同忙前忙后。用斋时他们也习惯地站在我们身边。

    好些师兄的面孔我都已经看熟悉了。还记得,因为我吃饭比较慢,其中一位义工师兄发现我看见大家都吃完走了,比较着急时,他就用手势安抚我,让我慢慢吃,别着急。看见他们我觉得安心。

    在高堂寺行脚用斋,可用高朋满座来形容,满满当当一屋子人。人虽然多,但高堂寺住持很高兴这么多人来拜访。用斋前,我们被教导,桌上不能剩饭菜,大家便很乖巧自觉地把桌上的菜吃得干干净净;用完午斋,辅导员又引导我们自行收拾碗筷送到洗碗区,并擦干净饭桌,碗筷由义工师兄们清洗干净。整个过程,没有给高堂寺斋堂留下过多的遗留工作,这种不麻烦他人,为他人着想的做法,让我颇受感触。

    没有手机的清净

    要说禅修生活有什么让人特别畅快的事情,那便是没有手机。来文殊院报到当天下午两点,各小组辅导员就挨着房间收手机。本来报到时,一屋子师兄陌不相识,并不言语,谁知手机一交,便聊了起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没有手机随时随地咔嚓拍照,没有无处不在的娱乐新闻,没有不断线的“在线”……只是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好好禅修,好好说话。大家说,没有手机的生活,真清净,都不想要手机了。其中也有人感悟,拿到手机后想看看有多少人找自己,

第111章 禅修营五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